从济宁金乡到威海文登 一粒小米的“北纬37°”产业梦

文章来源:文登区政府
时间: 2025-07-11 09:03
点击次数:

盛夏时节,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在米山镇的一片农田里,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曳,犹如大自然的舞者,在阳光下演绎着生命的赞歌。这片小米基地的主人,是一位来自济宁金乡的“新农人”——张雪春。几年前,他带着种植经验,经朋友介绍来到文登试种小米,如今规模已发展到近万亩,打造了自主品牌“山耩地”。  

最近一段时间,张雪春格外忙碌,他奔波于田间地头,查看夏谷播种情况。

张雪春是济宁金乡人,曾经干过餐饮、商超、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种过小米。一次偶然机会,他通过朋友了解到了文登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2022年,张雪春来到了文登,一头扎进了农业领域。

第一年,张雪春用流转的这1000亩土地种上了玉米和小麦,但山耩地大型机械进不去,如何收成了大问题。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小米,带领群众一起种植。可大家对这位“外来户”持观望态度:种玉米、小麦的多,种小米能行吗?但张雪春的思路很清晰:流转土地统一管理,农忙时雇用周边村民务工,既保证品质,又带动就业。

张雪春认为,文登小米能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地理优势。收获季节一到,文登小米的品质让所有人眼前一亮——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熬粥后香浓黏稠。  

张雪春说,北纬37°黄金纬度,昼夜温差大,包括山耩地上它的矿物质比较多,沙瓤土性,它生长时间也长。生产出来的小米,营养物质比其他地方含量丰富。

为了提升附加值,张雪春注册了“山耩地”商标,并投资建设了小米加工厂。目前,工厂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行走在田间地头,张雪春盘算着下一步计划:延伸产业链,发展观光农业、深加工和品牌营销。未来,打算推出小米粉、小米酒等产品,让更多人知道文登小米。

从济宁金乡到威海文登,张雪春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创业史,更折射出现代农业的无限可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批像他这样的“新农人”正用智慧和汗水,让传统作物焕发新生机。一粒小米,种出了产业,也种出了希望。 (丁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