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下午,在青岛海关所属威海海关监管下,一艘满载102个标准箱出口货物的“山港烟台”号船舶在威海港顺利办结海关通关手续,鸣笛启航驶往青岛港。这标志着“山港通”智能转运模式“威海—青岛”正式运行。
“山港通”智能转运模式是青岛海关立足山东港口实际,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经验,创新升级的转关监管模式,可以通过“枢纽港+支线港”的组合运营架构,实现货物在港口间的智能调拨运输。该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一是以“调运申请”替代传统“转关申报”,单票申报数据项由40余项简化为6项,申报手续更简化;二是由港口统一传输调运申请,替代进出口收发货人逐票申报,船舶调度更灵活;三是监管单元由“转关单”变为“集装箱”,支持同一报关单项下集装箱分批调运,企业物流运输更便捷。
捷普电子(威海)有限公司物流业务负责人付晓超在提及“山港通”在通关、查验等业务方面带来的影响时,慨叹道:“在‘山港通’模式上线之前,我们公司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得在口岸清关,经常需要往返青岛处理通关、查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在只需要一次申报就实现了‘属地查验+放行’,我们可以在本地就把口岸的进出口通关、查验业务全处理妥当,既节省时间和成本,又省力安心!”
“山港通”智能转运模式集合了目前一体化报关和属地报关再转关两种模式主要优点,企业既享受在家门口就近查验、通关的便利,又省去了办理转关的手续。同时,流程的精简与资源整合,有力推动了“公转水”业务落地,不仅助力物流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还显著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
“‘山港通’智能转运模式,大幅简化了企业申报单证,提升集装箱周转效率。这一创新举措优化了支线业务操作流程,大幅压缩申报时间与人力成本,促进了服务效率提升,有力推动‘公转水’物流增量,为支线业务发展带来全新活力与增长点。”山东远洋海运集团威海公司操作部经理周晓在采访中表示 。
青岛海关口岸监管处处长张宇红表示,“山港通”智能转运模式是打造世界级港口群的关键行动,是服务山东港口一体化、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举措。通过海关监管创新与港口运营机制改革的有机结合,可实现企业在“家门口”便捷通关、直接装船,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港口资源的高效协同与共享,助力畅通沿黄国际陆海大通道,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青岛海关将在巩固“威海—青岛”试点成效基础上,加快推进“山港通”智能转运模式在全省“1+6”港口集群复制推广,尽快释放全省规模效益。同时,积极探索叠加“海铁联运”等应用场景,持续优化智慧监管模式,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为山东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更强海关支撑。
文章来源:青岛海关网站